沉淀成本篇1
关键词:污水分离沉淀器;旋流分离器;工作过程;实践效果
0引言
在石棉水泥波瓦、硅酸钙板生产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污水和清水同时连续供应使用;另一方面,当料浆中的原料带走制成产品后,分离剩下的水又成为大量的回流污水。为了解决生产工艺要求和处理好污水排放环保问题,该行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现有的污水分离沉淀器设备,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促使生产用水循环使用。但是由于该行业的污水分离沉淀器普遍存在着设备体积较为庞大、占用面积广、废水处理效率不高,因此,需要对该产品结构进行设计,从而降低造价成本,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1原有污水分离沉淀器的结构及存在的缺陷
原有污水分离沉淀器的结构,主要由两个相同的沉淀分离罐依次串联构成,而沉淀分离罐由上部为圆筒形中间设为隔板的筒体部和底面为漏斗形的漏斗部构成的罐体以及装在罐体漏斗部的搅拌装置组合而成。这种结构的污水分离沉淀器主要缺陷:整体设备较庞大,每一个罐体就有40m3的水容量,一方面,实际生产时两个罐体的投入成本很高,占用面积很大,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工作比较困难;另一方面,该产品处理废水周期较长,效率不高。
2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的结构设计
针对原有污水分离沉淀器结构存在的缺陷,重新设计了一种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该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摒弃了一个沉淀分离罐,用一个小型的旋流分离器代替。旋流分离器结构,主要由一个外筒体、一个内筒体和进水管构成。外筒体的上端与内筒体的上端之间封闭连接,外筒体下端设有污水出水口,内筒体的上端开口与沉淀分离罐顶部的清水进水口连通,进水管与外筒体的连通口位于内筒体下端开口的上方,其进水口与管相切,轴线沿进水方向朝向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使泵入的污水在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向下旋转流动。
3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的工作过程
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采用物理过滤法。污水经过加高压,从高压污水进水口进入旋流分离器,形成离心、沉淀,密度较大的污水从外筒体的污水出水口1流出,密度较轻的细小污泥杂质将从内筒体上端口经进水管进入沉淀分离罐隔板一侧,经电机带动搅拌装置对污水进行搅拌,沉淀,污水从污水出水口2流出,密度较小的清水从清水出水口流出,便形成了污水处理系统的物理过滤法。
4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的结构优点
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的结构优点主要表现在:它采用小型的旋流分离器来代替传统的分离沉淀罐,利用旋流分离器的离心沉淀原理对污水进行一次分离、沉淀处理。一方面,使得整体设备的占地面积几乎减少了一半,节省了更多的造价成本和设备更新费用;另一方面,旋流分离器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更好,减短了废水的处理周期。
5实践效果
为污水分离沉淀器设计前后主要指标和成本的比较。从表1中可见,重新设计的产品在占地面积、废水处理周期、设备更新费用的主要指标上都有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并且大大降低了维护工作,造价成本上只有原来的60%左右。
6结语
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经研发到设计,已经在柳州市杰特建材责任有限公司投入了生产使用,并极大的提高了硅酸钙板、石棉水泥波形瓦生产领域中的污水净化处理性能,希望该新型污水分离沉淀器能够得到市场上的更多认可和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叶启汉.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文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2.
[2]韦顺江.污水分离沉淀器:中国200920314043.1[P].2011.
[3]袁惠新,俞建峰.用旋流分离器处理含油污水的前景[J].炼油设计,2000,30(5):48-51.
[4]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沉淀成本篇2
[关键词]冷沉淀;离心法;虹吸法;质量对比
[中图分类号]R94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49-02
冷沉淀是由新鲜冰冻血浆在1~5℃条件下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血液成分。目前全国各地血站制备冷沉淀的方法通常有离心法和虹吸法。为比较二者优劣,笔者分别用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制品各20袋,并进行了质量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新鲜冰冻血浆来源
本站制备的200ml新鲜冰冻血浆,立即放入-50℃以下血浆速冻箱速冻后移至-30℃冷柜中保存。冷冻24h以上的FFP用于制备冷沉淀[1]。
1.2仪器和试剂
1.2.1仪器CRYOFUGE6000i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德国贺利氏),CT-4T.6C型水浴式低温融化箱(美国科瑞特公司),CA-50凝血酶仪。
1.2.2试剂FVⅢ含量和Fg的含量测定均使用美国菲舍尔-太平洋凝血制品公司生产的凝血酶测定试剂,FVⅢ含量测定试剂批号800-801,有效期2011-07;Fg的含量测定试剂批号600-805,有效期2011-02。
1.3方法
1.3.1离心法将联袋新鲜冰冻血浆放入5℃水浴低温融化箱中融化血浆,当血浆基本融化时,取出血浆,3000r/min,0℃,15min离心,分出上清血浆,下层(25±5)ml血浆和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将其快速置于低温速冻箱内冻结。
1.3.2虹吸法将联袋新鲜冰冻血浆置于5℃水浴低温融化箱中,另一空袋悬于箱外且位置低于血浆袋。FFP融化时,上清血浆随时被虹吸入空袋中,冷沉淀遗留在FFP袋中。在融化过程中控制水浴温度在5℃,待FFP融化至20~30ml时,即为冷沉淀。将其快速置于低温速冻箱内冻结。
1.3.3操作FVⅢ和Fg的检测方法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3.4质量标准按照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规定,由200mlFFP制备的冷沉淀(IU):FVⅢ含量≥80IU/袋,Fg含量≥150mg/袋,符合质量标准则为合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FVⅢ含量(IU/袋)检测结果
两种方法制备的冷沉淀FVⅢ(IU/袋)含量检测结果见表1;两种方法制备的冷沉淀Fg(mg/袋)含量检测结果见表2。
2.2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的两种指标合格率比较
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FVⅢ含量(IU/袋),平均为92.85IU/袋和81.95IU/袋,合格率前者为100%,后者为95%;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Fg的含量(mg/袋)平均为170.95mg/袋和170.55mg/袋,合格率均为100%。
3讨论
冷沉淀是临床常用的成分血,其中含有大量的第Ⅷ因子和第Ⅴ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以及纤维结合蛋白等。由于纯度高、容积小,输注量较大也不会引起循环系统的负荷增加[2]。广泛应用于治疗儿童和成人血友病甲、补充纤维蛋白原、治疗血管性血友病、治疗因子缺乏症和补充纤维结合蛋白等。还常用于促进创伤烧伤愈合、防止伤口感染和阻止DIC扩展,以及用于恶性肿瘤手术和腹腔镜等手术,以减少出血,促进愈合和防止粘连[3]。因此冷沉淀的质量好坏在临床疗效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选择好的制备方法才能保证为临床提供优质高效的冷沉淀制品。FFP内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因子Ⅷ,因子Ⅷ在体外的半衰期较短,多为8~12h,其活性易丧失[4]。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FVⅢ的含量和合格率高于虹吸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但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的Fg含量均为100%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虹吸法制备冷沉淀时,一方面因血袋及导管中空气等缘故,通常不能使融化的血浆顺利流入到另一转移空袋,耗时较长,同时在轻挤血袋使血浆转移的过程中导致一部分冷沉淀的流失。另一方面在FFP溶解的过程中,冷沉淀有时不能形成大的凝聚团块,不能聚集吸附在中心未融化的冰块上或袋壁上,由于虹吸作用导致部分流失到另一转移空袋内,从而降低了FVⅢ含量。而Fg为较稳定的凝血因子,受制备时间和制备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两种方法获得的Fg含量和合格率均无明显差别。
综上所述,虽然两种方法制备的冷沉淀质量均可达到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但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FVⅢ含量要高于虹吸法,建议血站日常制备冷沉淀采用离心法。
[参考文献]
[1]陈均,李琼芝,杨通汉,等.应用半自动血凝仪检测冷沉淀中FⅧ:C含量[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1):35.
[2]方振羊,王明元.现代成分输血[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49.
[3]杨孝顺,安梅,阮光萍,等.冷沉淀在临床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55-257.
沉淀成本篇3
关键词重量分析;沉淀称量形式;沉淀平衡;沉淀效应
中图分类号X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82-0116-01
重量分析法是通过称量生成物的重量来测定物质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重量法通常以沉淀反应为基础,也可利用挥发,萃取等手段来进行分析。
在重量分析中,一般首先采用适当的方法,使被测组分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从式样中与其他组分分离。重量分析的过程包括了分离和称量两个过程。根据分离的方法不同,重量分析法又可分为沉淀法、挥发法和萃取法等。
1重量分析法的方法原理
方法原理:重量分析是根据称量生成物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分的质量含量的,测定时,一般采用适当方法,将试样中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生成沉淀;然后称量沉淀物质量,由称量的质量计算待测组成分的质量含量。重量分析适宜分析试样中含量在0.1%以上的组分。
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
向试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所得到的沉淀称为沉淀形式。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灼烧所得到的称为称量形式。
在干燥、灼烧过程中,沉淀也可能发生变化,即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测定溶液中的SO42-的含量时,在试液中加过量的BaCl2溶液,得到BaSO4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灼烧,称量的也是BaSO4的质量,沉淀形式与称量形式相同,而测定硅的含量时,沉淀形式是硅酸,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灼烧,转变为称量形式SiO2,称量形式与沉淀形式不同。
1.1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1)沉淀溶解度要小,才能保证被测组分沉淀完全,一般要求沉淀溶解损失不超过0.002g。例如测定Ca2+时,不能使用H2SO4作沉淀剂,因为沉淀平衡时,Ca2+和SO42-的浓度达到0.005mol/L,溶解损失过于大。若选择草酸铵作沉淀剂,沉淀更完全,其溶解损失小得多。2)沉淀要纯净,尽量避免沉淀剂和其他杂质混入沉淀中。3)沉淀要应易于过滤和洗涤,因此要控制沉淀条件,尽量获得粗大的晶形沉淀,对无定形沉淀,也要尽量获得结构紧密的沉淀。4)沉淀要便于转化为合适的称量形式。
1.2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1)称量形式的组成必须与化学式符合,否则无法计算分析结果,例如磷酸钼铵虽然是溶解度很小的晶形沉淀,但其化学组成不确定,故不选择作为测定PO43-的称量形式。2)称量形式必须很稳定,不受空气中H2O、CO2和O2等的影响。3)称量形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应尽可能大,而被测组分在称量形式中的含量应尽可能小。这样可减小称量造成的相对误差。
2影响沉淀完全的因素
沉淀反应是否进行完全,可以根据反应达到平衡后,溶液中未被沉淀的被测组分的量来衡量,即根据沉淀的溶解度的大小来衡量,沉淀的溶解度以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Ksp来计算。
影响沉淀完全的主要因素有:同离子效应,可以使沉淀的溶解度减小,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可以使沉淀溶解度增大。
2.1同离子效应
组成沉淀的离子称为构晶离子,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构晶离子的溶液,则沉淀的溶解度就会减小,这一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要使沉淀完全,可在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过量的沉淀剂,利用同离子效应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但是,如果沉淀剂浓度过大,可能引起盐效应、配位效应,又会导致沉淀溶解度增大。而且若沉淀剂不易挥发,可能影响沉淀的纯度,所以一般情况下,沉淀剂过量50%-100%,而沉淀灼烧时不易挥发的沉淀剂,只可过量20%-30%。
2.2盐效应
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其它易溶的盐类化合物,会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比同温度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这种效应称为盐效应。
例如,BaSO4沉淀在0.01mol/LKNO3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约50%,这是由于受K+和NO3-的电场影响,阻碍了Ba2+和SO42-的相互碰撞形成沉淀的运动,降低了Ba2+和SO42-的有效浓度。
若沉淀的溶解度很小,则盐效应的影响不大。
2.3酸效应
溶液的的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若沉淀是弱酸盐,酸效应使沉淀溶解度增大。
2.4配位效应
当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的构晶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配位剂时,沉淀平衡朝溶解成构晶离子的方向移动,沉淀溶解难度增大,称为配位效应。
例如:用HCl沉淀Ag+时,若HCl过量太多,会形成AgCl2、AgCl3、等配合物,导致溶液中游离的Ag+浓度降低,促使沉淀朝离解为Ag+和Cl-的方向移动,使沉淀部分溶解。
所以沉淀剂不能过量太多,就要考虑同离子效应,也要考虑盐效应和配位效应。
2.5其他影响
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溶剂(在有机溶剂中,无机物沉淀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小)、沉淀颗粒(沉淀颗粒大的,溶解度小)都会对沉淀溶解度影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量分析法的实施原理方法中对沉淀的要求以及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沉淀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还需要从根本上加强沉淀安全效应。
参考文献
[1]谢庆娟,杨其绛.分析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1.
[2]梅桓星.有色金属分析化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01.
[3]张树朝.现代轻金属冶金分析[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01.
沉淀成本篇4
1水电站砂石料加工废水的特点
水电站的施工地点基本上都在崇山峻岭之中,交通不便。因此建筑施工材料大多靠就地取材获得,这些施工材料中占多数的是砂石料。而砂石料开采后需要经过清洗等步骤才能用于建筑施工中,由此引发了砂石料加工后的废水处理问题。由于材料性质不同,产生的加工后废水的特性也不尽相同。就目前的废水处理工艺来看,主要还是通过沉淀等手段来净化废水,以及沉淀后的泥渣脱水等。由于水电站施工对建筑材料消耗巨大,废水来不及及时处理,引发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废水直接排放污染环境,或者是因废水的处理方式不当造成的废水处理结构的淤死等。
对于砂石料加工废水的处理是一个普遍存在又不易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废水沉淀和和沉渣的脱水处理。因此对废水的处理工艺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
2砂石料加工废水处理工艺概述
(1)简单物化、设置沉淀池。这种方式主要是靠废水的自然沉淀,由于在实际施工中砂石料每天生产量巨大,废水中的泥砂来不及沉淀,因此这种处理方式效果不理想,但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2)机械压滤处理方法。即利用压滤机压滤废水,尽管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这种废水方法曾经在云南金安桥电站左岸砂石加工系统中采用过,但在成本和效果上都不令人满意。
(3)絮凝沉淀和机械脱水法。其原理是利用气动清淤泵和管道系统将沉渣运输到指定堆场,减少了废水的排放,从效果看较为理想。这类处理方法在贵州索风营电站人工砂石生产系统、广西龙滩电站(大法坪料场)施工等具体操作中都有应用。.
从当前电站砂石料加工废水处理工艺来看,主要的成功经验是在沉渣淤积之前就进行分类处理,并设定沉渣堆放场地,降低废水排放的颗粒浓度等。
3砂石料加工废水处理工艺
3.1砂石料加工废水处理的基本流程
废水处理最理想的情况是将处理后的废水重复利用,将其重新用到砂石料加工的筛分冲洗中,其基本流程设计如下:(1)回收细砂:将砂石料加工废水流入平流沉砂池,用刮砂机将细砂取出脱水。(2)回收废水:将回收细砂后的废水加絮凝剂后流入辐流式沉砂池,沉淀后的虑流水则由泵站提升至生产水池回收。(3)处理沉渣:将沉淀池中的沉渣用刮砂机取出用压滤机去水后运至指定的堆场。
3.2细砂回收站的设计
细砂回收的目的在于降低废水中的细微颗粒含量和对细砂的回收利用。细砂回收站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平流沉砂池部分;一是水力旋流器部分。
平流沉砂池部分主要由沉砂池、刮砂机以及脱水筛组成。其工作原理为用沉淀池将废水中的细砂沉淀,再用刮砂机将细砂送入脱水筛脱水后回收利用。
水力旋流器部分则由调节水池、渣浆泵、水力旋流器和脱水筛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将废水中的细颗粒骨料和粗颗粒骨料分别从不同地方分离,起到颗粒分级和压缩脱水的目的。工作流程为利用渣浆泵把废水送至旋流器进行颗粒分级和浓缩,再将细砂送至脱水筛,对脱水后的细砂回收利用。
3.3废水处理站的设计
(1)沉砂池。将砂石料加工废水注入沉砂池的目的在于降低水浊度。一般要求废水在池中停留的时间应不低于3h~4h,沉砂池运行的关键在于及时处理沉淀的沉渣。当前废水处理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沉淀池的板结问题。因此将沉淀的泥砂及时排出显得尤为关键,可以采用的模式主要有用泥浆罐中转和用渣浆泵将沉淀泥砂送至压滤机两种方式。
(2)回收水池。设置回收水池的目的在于收集沉淀池的出水和压滤机产生的清水,通过泵站中转后将其回收利用。
(3)压滤车间。压滤车间在废水处理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实现沉砂脱水的主要执行机构,任务非常繁重,在设计时应当配置足够的压滤机。
4其他技术细节
4.1废水沉降特性分析
砂石料废水特性测定主要是了解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是否易于沉淀;二是沉淀后的沉渣脱水特性。沉渣的比阻是估计沉渣脱水性能的重要指标,沉渣比阻越大则脱水性能越差。因此对废水的沉降特性的分析是选择合理的废水处理工艺的重要步骤,应当引起重视。
对砂石料废水的沉降特性测定可利用废水样品做沉降试验,绘制相应的砂石料废水沉降曲线。具体操作可按单位测量设备(1L量筒)对水样进行每分钟一次的沉降界面记录,绘制沉降曲线。一般而言,如果在30min内出现压缩点,则表明废水的沉降性和压缩性教为理想。
4.2废水组合式沉淀工艺
在砂石料加工废水沉淀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由于各种材料开采和清洗的顺序不同,在沉淀池中处理的废水所含颗粒物沉降顺序的间隔会在沉渣中形成颗粒分层的特点。总体来讲是粗颗粒沉降快而细颗粒沉降慢。在特定的材料处理周期完成后会在本周期的沉渣表面形成一层由细颗粒所组成的含水率高但透水性差的泥膜。多个材料处理周期后会在沉渣中形成多层的泥膜“夹心”。这种“夹心”层会严重干扰沉渣的脱水处理。
因此有学者探讨了一种按照不同沉渣颗粒尺寸分别采取不同脱水措施的组合式沉淀工艺。目前这种工艺尚处在实验室阶段,未见有具体工程运用的实例。但这种方式显然是一种重要的革新,其研究进展值得关注。
5结语
水电站砂石料加工中的废水处理问题是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受施工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废水的处理一直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新工艺的采用,将废水处理后的回收利用和沉渣脱水将是这一问题的核心,是以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余详忠.水电工程中砂石冲洗废水处置方式的探讨[J].给水排水,2005,1(4):59~60.
[2]邓文海,林运红.龙滩水电站麻村砂石加工系统废水处理[J].红水河,2007,6(4):17~19.
沉淀成本篇5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反渗透硫化沉淀环境效益
一、方案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1.解决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目前我国淡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尤其是重金属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中国属于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第88位,随着我国人口迅猛增长和工业的高速发展,导致我国缺水矛盾日益突出。而冶炼和采选业所排重金属废水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为了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对冶金及采选行业的重金属污染废水深度治理及回用迫在眉睫。
2.保护人身健康
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冶炼、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重金属污染目前已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在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会存留、积累和迁移,对动植物及人体造成危害。
3.对提高水环境及大气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
重金属多为非降解型有毒物质,不具备自然净化能力,一旦进入环境就很难从环境中去除。我国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江河湖库底质的污染率高达80%,重金属在水体中积累到一定的限度就会对水体-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系统产生严重危害,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二、设计方案
目前比较常用的除重金属的方法如下:
1.化学沉淀法
1.1和中沉淀法:氢氧化物中和沉淀处理方法的依据是重金属氢氧化物的溶度积。控制pH值,可以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分级沉淀,实现回收。
1.2硫化物沉淀法:在废水中投加硫化剂,使Pb2+与S2-形成硫化物沉淀而去除。与中和沉淀法相比,此方法优点是:铅的硫化物溶解度比其氢氧化物的溶解度更低,只需加入少量的沉淀剂就可使废水中铅离子浓度达到排放标准。
2.氧化还原处理
2.1化学还原法:电镀废水中的铬主要以Cr(VI)离子形态存在,因此向废水中投加还原剂将Cr(VI)还原成微毒的Cr(III)后,投加石灰或NaOH产生Cr(OH)3沉淀分离去除。
2.2铁氧体法:铁氧体技术是根据生产铁氧体的原理发展起来的。在含铬废水中加入过量的FeSO4,使Cr(VI)还原成Cr(III),Fe2+氧化成Fe3+,调节pH值至8左右,使铁离子和铬离子产生氢氧化物沉淀。
3.电解法
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在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具有去除率高、无二次污染、所沉淀的重金属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大约有30多种废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可进行电沉积。不过电解法成本比较高,一般经浓缩后再电解经济效益较好。
4.溶剂萃取分离法
溶剂萃取法是分离和净化物质常用的方法。由于液-液接触,可连续操作,分离效果较好。使用这种方法时,要选择有较高选择性的萃取剂,废水中重金属一般以阳离子或阴离子形式存在,并且需要控制适宜的酸碱度。然而溶剂在萃取过程中的流失和再生过程中能源消耗大,使这种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5.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的独特结构去除重金属离子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吸附法处理电镀重金属废水的吸附剂有活性炭、腐植酸、海泡石、聚糖树脂等。
6.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在离子交换器中进行,此方法借助离子交换剂来完成,在交换器中按要求装入不同类型的离子交换剂,重金属离子的溶液通过交换剂时,交换剂上的离子同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交换,达到除去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目的。
7.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从溶液中分离金属离子,但该方法还处于研究阶段。
8.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在电场的作用下,金属电极产生电子形成“微凝剂”(铁或铝的氢氧化物),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污染物在絮凝剂作用下失稳,脱稳后的污染物颗粒与微絮凝剂之间相互碰撞,结合成大絮体而沉淀。
9.膜分离法
利用特殊的半透膜将溶液隔开,以压力为驱动力,废水流经膜面时,其中的污染物被截留,而水分子透过膜,废水得到净化。利用膜分离法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方法有电渗析、反渗透和超滤等方法。用电渗析法处理电镀工业废水,处理后废水组成不变,有利于回槽使用。反渗透法已大规模用于镀Zn、Ni、Cr漂洗水和混合重金属废水处理。膜技术具有高效、无相变、节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处理浓度较低的废水,截留率较高,处理后的水可以回用。
三、工艺路线选择设计
工程上必须根据具体的进水水质和处理要求,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考虑到一般企业现有实际情况为碱中和,很多种重金属离子都超标。
1.本次设计以下三种工艺路线:
1.1硫化沉淀+氧化沉淀+精滤:企业已经采用石灰中和法除去多种重金属和硫酸根;如果提标处理工艺采用硫化物沉淀工艺,根据重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计算,各种重金属在溶液中的含量都非常小,只要把金属硫化物的沉淀物和胶体完全过滤下来,达标就没有问题。硫化物沉淀工艺之后加入氧化剂,可以除去废水中的过量硫化剂、把废水中残余的As(III)氧化为As(V)经进一步絮凝、沉淀和过滤除去,可以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46-2010)特殊流域水质标准。
1.2电化学工艺+精滤:该法优点是不需要添加任何药剂,操作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近几年,电化学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已成功应用。
1.3微滤+反渗透: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基本去除以后,但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可溶解性离子,如Ca2+、SO42-、Na+等,硬度很大,该水仍然难以回用。为了能够使废水达到回用目的,必须采用反渗透技术进行深度处理,采用两级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可以达到75%。
综合考虑本方案选择工艺路线为:硫化+氧化+精滤+反渗透,目标可基本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
2.重金水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流程
原企业污水处理站排出废水流入调节池,然后通过提升泵进入硫化混合、反应池,在混合池加入硫化剂,硫化剂与重金属发生反应形成沉淀,废水通过1号絮凝混合池和1号絮凝反应池后进入1号沉淀池。
1号沉淀池清液经自流进入氧化混合、反应池,在混合池加入碳酸钠和氧化剂。碳酸钠与水中钙离子形成CaCO3沉淀,减少后期膜分离的污染;氧化剂的加入可以除去废水中的过量硫化剂和氰化物、把废水中残余的As(III)氧化为As(V);该废水通过2号絮凝混合和反应池后进入2号沉淀池。
沉淀成本篇6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渣水沉淀池
概述
大型火力发电厂的锅炉排渣系统常采用水浸式刮板捞渣机。刮板捞渣机适用性广,可靠性高,容量可满足各种类型锅炉的使用要求,对锅炉效率无不利影响,是一种理想的锅炉排渣设备。
采用刮板捞渣机作为锅炉排渣设备时,通常需要配备一套渣水回收处理系统,回收处理排渣系统的溢流水,处理后的水供给刮板捞渣机满足其用水需求。
一般常见的渣水处理系统有:高效浓缩机系统、自动反冲洗过滤器+管(板)式换热器系统、渣水沉淀池系统等。无论何种系统,均需要配置许多复杂的渣水处理设备,尤其是传统的渣水沉淀池系统,需要有诸如回水泵、过滤器、穿孔集水槽、蜂窝斜管、加药混流器、混凝剂加药装置等该设备,系统复杂,而且还要消耗药剂,增加维护工作量。
本文介绍一种简易渣水沉淀池的应用,减少了繁复的渣水处理设备,系统简单,流程简洁,可为刮板捞渣机渣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1、项目概述
某项目为1×660MW级燃煤火力发电机组,设计煤种为印尼煤,渣量为1.9t/h,锅炉排渣系统采用刮板捞渣机直接上仓方案,系统由1台出力为Q=4-20t/h的水浸式刮板捞渣机和1座直径Ф6m的渣仓组成。刮板捞渣机布置采用水封槽+渣井+液压关断门布置方式。
刮板捞渣机排渣系统的溢流水水量共计26t/h,由渣水泵输送至简易渣水沉淀池。此外,简易渣水沉淀池还接受其他部分送来的排水共6t/h。
刮板捞渣机排渣系统所需供水量共计29t/h,其它部分所需供水量共计10t/h,渣水循环系统内不足部分由电厂工业废水回用水系统补充。
2、系统布置
针对本项目渣量较小的特点,经分析研究后采用一种简易渣水沉淀池方案。简易沉淀池通过物理沉淀澄清作用,去除捞渣机溢流水以及其他来水中的悬浮物杂质,同时对温度较高的捞渣机溢流水进行自然冷却降温。
简易渣水沉淀池系统由初沉池、二级沉淀池及清水池等部分组成。池深共4.5m,宽9m,长共24m。初沉池长12m,二级沉淀池长8m,清水池长4m,池与池之间为400mm厚的混凝土池壁。初沉池和二级沉淀池之间、二级沉淀池与清水池之间的池壁上0.00m标高处设有7个600×600mm的溢流孔。
渣水沉淀池地下部分深3.70m,地上部分0.80m,池壁设有栏杆和爬梯。
渣水沉淀池的进水管道位于初沉池的一端,系统补水管道位于清水池。泵房布置在清水池侧,泵房内设置2台调速水泵,正常情况下一台运行、一台备用,紧急情况时也可两台水泵同时运行。沉淀池部分为露天布置,泵房与清水池相邻部分3.0m标高以下墙体敞开,其余部分为封闭布置。
简易渣水沉淀池的布置如图1所示。
3、系统流程与特点
刮板捞渣机的溢流水、渣仓的析水、地面的冲洗水等经过刮板捞渣机附近地面的排污沟汇集到缓冲水池,经由缓冲水池的水泵排至渣水沉淀池。来自系统其他部分的回收水也通过各自的水泵送至渣水沉淀池。
来自系统各部分的回收水首先排至初沉池,管道将回收水沿初沉池池壁送入初沉池下部。当初沉池水位逐渐升高,到达溢流孔的水位后,开始向二级沉淀池溢流,在回收水由初沉池的一端逐渐流向另一端溢流孔的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水中杂质逐渐沉淀。多个溢流孔的溢流面积保证了较低的溢流速度,使初沉池的物理沉淀过程有足够的时间。回收水经过初沉池和二级沉淀池的逐级沉淀,最后溢流至清水池中的水由水泵送至各系统循环重复使用。循环系统中的不足水量由厂区的工业废水回用水补充至清水池。
渣水沉淀池沉淀后的废弃物由人工清理,由移动式潜水泵抽空所需要清理的初沉池或二级沉淀池后进行清理,由于溢流孔位置较高,清水池不受清理过程的影响。清水池的容积保证了约4h的系统使用,若清理过程超过4h,也可由系统外的补水管直接补水至清水池。
该简易渣水沉淀池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简单,流程简洁。渣水沉淀池无多余的设备,主要依靠物理澄清沉淀对渣水进行处理,使整个渣水处理系统得到简化。
(2)渣水沉淀池分为初沉池、二级沉淀池和清水池,不同的组成部分保证回收水的逐级过滤沉淀,各沉淀池的废弃物清理互不影响。
(3)渣水沉淀池容积较大,可以保证较好的物理沉淀效果,同时,针对刮板捞渣机的溢流水水温较高的特点,较大的容积可以保证回收水的冷却效果。
(4)渣水沉淀池大部分为地下布置,方便运行人员的巡检以及废弃物的清理。池沿高出地面0.80m,避免大雨时周围雨水的涌入。
4、结论
本文所介绍的简易渣水沉淀池,设备少,流程简单,运行维护方便,同时也避免了其他复杂渣水系统所存在的耗能较高、需要加药维护等问题,是一种适应于锅炉排渣量较小的火力发电厂渣水处理系统的理想型式。
参考文献
【沉淀成本(6篇) 】相关文章:
护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整理2篇) 2024-09-14
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9-04
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8-26
幼儿园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范 2024-08-14
售后客服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 2024-08-02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证卷市场基本法律法规(6篇) 2024-09-17
沉淀成本(6篇) 2024-09-17
儿童保健的目的(6篇) 2024-09-16